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的分別(漢字不需要拉丁化)

JAPANESE

晨早早晨。Tomoです。

相比以前只能用廣東話/䌓體字搜尋、現在如果會打簡體字的話、或者在網上也能找到不少資訊。有些人可能用英文、應該能找到更多的資訊。

而我做了第三個選擇、學日文。用日文在網上能找到的資訊絕對不會遜色於用中英文搜尋。對於熱愛日本文化的人來說、學會用日文搜尋得到的資訊更精彩😌

本記事內容

  • 表意文字是什麼?
  • 表音文字是什麼?
  • 為何曾經被提倡漢字拉丁化?

以下記事可能比較資料性、希望能理解日文同時包含表意・表音文字的特質及好處。
更理解學習日文的好處💪🏼

表意文字


每個文字個別有含意的就是表意文字、最為認知的有中日的漢字及阿拉伯數字。

有名的還有埃及的聖書體 (ヒエログリフ)、五大古文明中還有印度河文字 (インダス文字)、現代還保留下來的表意文字剩下只有漢字。

以日文漢字為例、即使不知道準確發音、從漢字的結構都大概可以理解意思。
人類最初製造文字的時候、把文字用圖畫來表現。

表音文字


表音文字以聲音作為媒介傳遞意思、除了日文仮名之外、另一例子就是英文(字母)。

一個用看能理解意思的表意文字、一個用看能知道發音的表音文字。

因為日文獨有能同時使用表意表音文字的多樣化(平仮名、片仮名、羅馬字)、使日本人更擅長把外國文化吸收&溶入日本文化。

例如【開始】、日文可以這樣表達

  1. 始める(始まる)
  2. 開始する(かいし)
  3. スタート

每個單詞幾乎最少有2~3個或以上的表達方式、意思一樣但語感是有分別的。
日文學習者初期挺辛苦的、每次像這樣拆開幾種表達方式要同時記住。

反過來說、只要學好其中一款、日文對話都足夠成立。

問題兒、英文

英文例外有很多

  • i read a book
  • i read a book(yesterday)

英文字母串法改變、發音也會跟住著變、意思也得跟著改變。

同樣串法的read、、意思郤不一樣。因為發音不一樣、英文需要用發音去理解、而非用讀寫去記憶、發音愈正確愈能正確寫英文。

同時具備表意・表音文字的日文能用「讀寫」去學、英文更需要是用「聽」來學。

為何曾經被提倡漢字拉丁化?


漢字拉丁化的意思、把漢字廢除改為拉丁字母書寫、希望透過漢字拉丁化在短期內大幅增加人民的識字率、有利於與西方的交流。

表意文字轉化為表音文字的原因

  • 寫很麻煩【畢竟本來是一張圖畫】
  • 難以抽象表達
  • 難以感情表達

思考時一般由聲音/映像先開始、所以表音文字更適合用聲音表達自己的思考。

表音文字能加速推進文明發展、因為比表意文字相對簡單。
但是漢字拉丁化過程並不順利。

主要原因有兩個

  • 漢字拉丁化會令漢字能高速閱讀的優點消失
  • 拉丁字母和漢字的系統差太遠、硬要改的話連文化根源都會斷掉

漢字拉丁化會令漢字能高速閱讀的優點消失

因為把漢字發音寫成拉丁字母會變很冗長。引用一句網上熱話、

小龍女:
我也想過過過過過過過的生活。
我也想過 過過 過過 過過的生活。
我也想guòguòguòguòguòguòguò的生活

簡單說就是武俠小說女主角小龍女想過男主角楊過曾經過的生活。
把漢字改成拉丁字母會變得讀不快、句子變得混亂、像國際音標不會取替英文一樣。

拉丁字母和漢字的系統差太遠、硬要改的話連文化根源都會斷掉

拉丁字母和漢字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系統、寫法讀法整體都不一樣。
古代文化像甲骨文的解說現在還在繼續、一旦廢除漢字全部改成拉丁字母、很快就不會再有人能追溯難得的古代文化。

結果漢字無法被取代、取而代之推進了「簡化字」方案。

日本有平・片仮名能發揮像拉丁字母(表音文字)的表現。
雖然中國也很依賴漢字、但始終有拼音(表音文字)。
最搞笑是香港、大部份香港人只懂漢字不懂廣東話拼音。

さあ、日本語を勉強しようぜ( ;∀;)